576芯共建共享光缆交接箱从此,海底光缆通信系统的建设得到了一体展开,促进了大部分通信网的发展。自从1966年高锟提出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的概念以来,光纤通信从研究到应用,发展非常迅速:技术上不断更新换代,通信能力(传输速率和中继距离)不断提高,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光纤通信的发展可以粗略地分为四个阶段:较好阶段(1966-1976年),这是从基础研究到商业应用的开发时期。576芯共建共享光缆交接箱在这个时期,实现了短波长(0.85pm)低速率(45或34Mb/s)多模光纤通信系统,无中继传输距离(即中继器之间的间距,简称中继距离)约10km。576芯共建共享光缆交接箱第二阶段(1976~1986年),这是以提高传输速率和增加传输距离为研究目标和大力推广应用的大发展时期。在这个时期,光纤从多模发展到单模,工作波长从短波长(0.85pm)发展到长波长(1.31pm和1.55gm),实现了工作波长为1.31pm、传输速率为140~565Mb/s的单模光纤通信系统,无中继传输距离为50~100km。
光缆交接箱【容量为144芯,288芯,360芯,576芯,720芯,1152芯】材料有201,304,工序有拉丝、喷塑,SMC材质,冷轧板,塑料材质等。
工作环境:
*环境温度:-40℃~+60℃
*相对湿度:40℃时小于95%
*大气压力:70~106Kpa
技术指标
*采用熔配一体化抽拉式模块,使光缆交接箱容量大,密度高。
*箱体采用不锈钢板,SMC材质,冷轧板材质,塑料材质具有良好抗腐蚀、耐老化性能,能抵受剧烈的气候变化以及适应恶劣的工作环境
*光缆交接箱箱体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防护等级达到GB/T4208IP65级。
*光缆交接箱具有很好的安装性能及防破坏功能。
*光缆交接箱箱体具有安全可靠的光缆固定与接地保护装置。
*高压防护接地与机箱绝缘电阻:≥2×104MΩ/500V(DC)
*箱高压防护接地与机箱间耐压≥3000V(DC)/1min,不击穿,无飞弧
*箱体静负荷能力:壳盖≥980N,侧表面≥980N,门铰链≥200N
*机箱的密封防护等级:达到GB4208标准中IP65级
*密封性能:达到GB4208/IP53要求
*负荷值:壳盖≥980N,侧表面≥400N,支撑件≥200N
*小拉脱力:φ0.4-1.2mm导线分别为24-120N
订货规格
用途
*光缆交接箱是用于室外的主干光缆与配线光缆连接的接口设备,能够实现光纤的接续,配线有直接连接和交叉连接的功能。
备注:1.2厚度的是1948 1.5厚的是2187;304材质不锈钢。 SMC5.5厚.冷轧板1.2厚.
型号 | 宽(mm) | 深(mm) | 高(mm) |
96芯 | 660 | 320 | 1150 |
144芯 | 660 | 320 | 1150 |
288芯 | 660 | 320 | 1450 |
576芯 | 740 | 580 | 1450 |
576芯 | 1270 | 330 | 1500 |
1152芯 | 1270 | 660 | 1500 |
第三阶段(1986~1996年),这是进一步提高传输速率、增加传输距离并一体深入开展新技术研究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实现了1.55m色散移位单模光纤通信系统。采用外调制技术,传输速率可达2.5~10Gb/s,中继传输距离可达100~150km。实验室可以达到更高水平。第四阶段(1996年至今)实现了超大容量的波分(WDM,WavelengthDivisionMultiplexing)光纤通信系统及基于WDM和波长选路的光网络;正在研究超长距离的光孤子(Soliton)通信系统(将在第7章作介绍)。1976年,美国在亚特兰大进行的现场试验,标志着光纤通信从基础研究发展到了商业应用的新阶段。此后,光纤通信技术不断创新:光纤从多模发展到单模,工作波长从0.85pm发展到1.31pm和1.55m,传输速率从几十Mb/s发展到几十Gb/s。